《一代宗师3D》:史上最华丽解读
电影新闻 “人间电影指南” 2015-01-06



文/灰狼

来北京读博士的一件大事就是每周跑到西土城听徐皓峰老师的视听语言课,虽然感觉他教这门课有点浪费,但总之是一些细节的东西总能被刺激到。当然听徐老师的课是一种受罪,晚上六点的课,中午之前得占位,教室里不但坐满了人,还站满了人,空气污浊如毒气室,呼吸不畅,容易憋出病来(那里的空气能杀人)。可能是徐老师习武多年,有吐纳功夫,讲完三小时,脸不变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抽空看一下正在热播的、徐老师编剧的《镖门》。下面说他拿到金像奖最佳编剧的那部《一代宗师》。

相隔两年,再看到大银幕,的确很激动,而且确实是足本的美版,叙事就基本趋近线性了,各种逻辑关系也基本一目了然。张叔平这次剪得够狠,也更符合商业需要,但是可能有观众不太认可,毕竟港版那种绵延的时间效应,时间的分岔似乎被削弱了。不过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时间是他必然的终极表达,这次只不过是分开了技巧性的枝蔓(时空交错只是个形式),绵延的时间还在,最典型的里子就是那一列长到无限的火车,伴着比武的落幕飞驰而去,将宫二和马三留在了各自的世界里。

3D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它无法克服电影里的各种浅景深的问题。作为最后一部胶片电影,王家卫是按照油画美学来做的,所以空间层次和现在的数码、3D制作不一样。所以它甚至会造成一种问题就是让一些背景更虚,却难以给电影显现更多潜在的东西。其实这部电影最适合作为胶片放映,用那种传统的胶片放映机(但是目前已经完全消失了),那样的画面,估计会美到不敢看。

说正经的,《一代宗师》的核心是“武”,从字形上看,止戈为武,所以它表述的核心并非是暴力,而是宽容。电影里说刀的真意不在杀,在藏。也是这个意思。

武术高手的传说能从中国历史上找到一条脉络,上古就有后羿射日的传说,而在可考的典籍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秦汉三国时期的名将。在宋明时代,习武者以江湖门派的形式存在于全国各地,武当、全真、峨眉、华山都在这段时间成立。而在清代由于禁止民间习武,习武者又不得不在为医馆、镖局等形式下延续。清末、民国时期武术被尊为国术,是一个繁荣时期,出现大批的武馆,公开授徒和比武成为一时风尚。

中原武林有几个武学的集中地,包括河北沧州(形意、八极),承德-北京(八卦),天津(迷踪),河南陈家沟(太极),嵩山(少林),广东佛山(洪刘蔡李莫和咏春)。

《一代宗师》的编剧徐老师本身就是一位新派的武侠小说家,《道士下山》、《大日坛城》、《武士会》三部小说的出现,将中国武侠小说的境界又拔高了一层。在《一代宗师》中他将自己三部小说的精髓全幅灌入,确实是心血之作。这部电影剧作中的信息密度极大,可以作为一个个案研究,许多饱含深意的台词和概念,都需要在了解民国历史、武学理论的基础上方才能解其味。《一代宗师》很明显和王家卫过往的电影不同,这也是徐老师带来的新东西,而这些东西基本是形而上的,王家卫的影像风格也令他可以接纳这一切,是一次成功的联合作业。所以影片风格还是有一种转向,是从之前以“情绪为重”变成了“台词为重”,全片几乎被台词引领和操控,所以有人声讨墨镜实际上被徐老师架空。

当然《一代宗师》所有的台词和金句,都是出自徐老师之手,境界都很高,此外影片里有各种浮动的指号,显得扑朔迷离,仅是人物名字都仿佛一个字谜游戏,功夫,一横一竖是什么概念?叶问的“叶”就有一横一竖(这种复杂的字形意象忽就指向《逝去的武林》——关于功夫的口述史),但宫二是两横,马三是三横,所以他们最后都倒下了。叶问有两个“口”,宫二也有两个“口”,又是否是隐喻这两人之间的缘分?

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一横一竖,佛山沦陷的时候,叶问穷困潦倒,吃不上饭,开始卖大衣,开始砍桩当柴烧,此时是人生低谷,等于一彻底的个失败者,所以就成了那个“横”。

叶问在香港找到教拳的工作,因此又成了竖。一横一竖,是胜负,也是人物的状态或者心境。

一般来说外家拳练艺讲究由外及内,重姿势,讲劲力,靠惯性。但咏春是个个案,它动作幅度小,讲求速度和频率。这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创立咏春的是五枚师太,由于男人和女人体格的不同,拳路当然也不一样,但不管外家拳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靠收缩肌发力。其实从整体来看开篇的武打戏拍得很不容易(30个夜晚),但是处理的并不好,王家卫的调度和他的摆拍能力还是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镜头都剪得很碎。墨镜老王的摆拍能力是天下第一,镜头怎么长了打那可能得看候掰掰的《聂隐娘》了。听说多才多艺的震哥又学会了近身剑术,好期待。

特写怎么拍?听说吴宇森知道拍特写拍不过王家卫,再拍章子怡已经没有超越性的可能了,于是就一个劲地拍乔妹。可惜,《太平轮》里那么多乔妹特写,都拍成牛奶广告了,到头来还不如王家卫这一个镜头。



内家练艺由内而外,重养气,讲存神,意动而神发。形意拳有十二形,从动物动作中象形取意而出的拳法,他们奉岳飞为祖师,却不怎么拜岳飞,而是拜达摩。有一种说法是形意乃从达摩到张三丰一脉传下来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宫二最后“拜佛奉道”。

形意拳有钻、劈、炮、横、崩五种打法,崩拳讲究用小步,手臂崩紧如箭,步子小可以令身体随意旋转,出手力道最大。一代宗师李存义当年便是“半步崩拳打天下”,内家拳和外家拳的一大区别是他们用舒张肌发力,上臂和前臂的舒张肌的连线即是一杆“枪”,所以有“脱枪为拳”的说法(详见相关拳谱)。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原句是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见徐皓峰《逝去的武林》)出自形意拳的心法,意思是不要有后退回旋的念头,只要一退,立刻被追上打倒,退无可退,但是马三错解了意思,拉低到实用主义的层面。

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外家……。”

内家拳包括形意、八卦和太极。是道家阴阳学说的实践,内家拳和外家拳的不同,是对身体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同。两点之间运动关系为外家拳,运动走直线,看后打前,也就是电影中说的“眼前路”;两点之间外撑外拨运动关系为内家拳,看前打后,也就是“身后身”(见相关徐皓峰访谈)。内家拳中,太极是太极图中的S形曲线,八卦是太极图的圆周,形意是阴阳鱼的眼睛,三大内家拳正好组成一个太极图。这也是为什么内家拳可以被统一,历史上李存义统一了形意和八卦,孙禄堂则统一了形意八卦和太极。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著有《电影1:运动》和《电影2:时间》)曾经在他的《什么是哲学》里提到道家的太极图(阴阳图)是内在性平面,包含了所有生命运动的可能性。一些学者在这个方向研究的时候,也曾用中国功夫来阐释其中的概念。中国哲学果然是博大精深。

眼前路,身后身,也指影片中的叶问和宫二,这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一种人眼睛永远都是望着前面,而宫二是永远看着后面,到最后她宁愿留下,因为她的一生都在回头,她的人生是闭合的,而叶问的人生则是完全开放的。

美版和港版不同的是影片的第一场戏,上帝视角转为了第三人称视角,视点变换有一个承接过渡,在港版之中,这场雨战和之后的情节几乎是脱节的,也未能引出宫羽田和叶问之间的关系。当然美版这样的设置是相对俗套的,但它能够作用于观众,依靠这三个“剪影”呈现出偷窥的效果(有没有点黑帮片气质?),并由这个镜头介绍主要人物宫羽田的出场。

这场戏在言说南方武林和北方武林的矛盾,在港版中,这段话肯定就是赤果果的挑衅了。但在美版里,由于引入宫羽田的偷窥视角,这个人选就指向了叶问,勾连了人物关系。因此这里面美版相对于港版的倾向已经变了,港版是一种强龙压地头蛇的斗争架势,美版里表面上仍是挑衅,则似乎是有意捧叶问出头。宫羽田所说的“五虎下江南”曾经出现在徐皓峰的短篇《师傅》(见《刀背藏身》)里,是说北方武林中的五大高手去南方示威的故事,民国期间南北武林呈现北强南弱的局面,南方武林一直处于忍气吞声的状态。因为这些元素的融入,徐老师给墨镜带来了一种由虚转实的强烈的时代感,这是墨镜之前的片子不曾有过的。



“习武者管刀刃叫天,刀背叫地,刀锷叫君,刀把叫亲,因为刀是张扬的形状,所以刀鞘叫师,取接受师傅管束之意。”——《逝去的武林》

“刀的真意,不在于劈杀,而在于隐藏。你只有先平静地坐在他们身边,才能在日后击败他们。”——徐皓峰《大日坛城》

一般的师父都喜欢收稍微愚钝些的弟子,很多时候怕他们居心不良、胡作非为,对太锋芒毕露的弟子都要打压,所谓是强枝必剪,才能维护本门的平衡。这也是影片中宫羽田对马三的态度。

许多马三特写的构图几乎都是集中于画框的一个上角,画框上沿齐眉横切,造成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哎,孽子啊,心术不正啊。

老要颠狂少要稳,老年人死盯着规矩,小辈人就很难做了。——《逝去的武林》 章同学的特写总是那么美。

单换掌是单刀,双换掌是双刀,步法一掰一扣,有六十四种变化。徐皓峰开启的教学模式看似脱离电影,其实仍处在整体叙事之中,电影中三个人物,老鸨、账房、杂役实际代表三种武功:八卦、形意和洪拳。三个人都是金楼的人,虽然前两位是来自北方的落难者(说普通话),但作为金楼成员,他们已经属于南方武林。三个人出手给叶问示招,一方面是暖场摆面子,另一方面则是给叶问提供尽可能多的身体信息,让叶问熟悉宫羽田的功夫路数。“八卦手黑”,是指八卦的招数阴毒,如下面这个八卦撩阴掌,直取叶师傅的……。

咏春有三套功夫,小念头、寻桥和标指,叶问以小念头对付老鸨,以寻桥对付账房(为什么账房先生说是“咏春听桥”呢?“听”是指感知,用手臂来感知对方半步崩拳的劲力,代表了一种习武者身体的敏感性。)用标指打败杂役(刘家良的弟弟刘家勇扮演)。在这三场戏中,叶问基本呈现了咏春拳法的精华部分。

高手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比武功,比想法,这个点子其实真不错,像我们写博士论文基本就是比想法了(偏偏又没想法)。但这场戏实际上又是比武功,宫羽田用的是太极的“鸟不飞”,饼在他手中没有着力点。所以叶问两番尝试都没有办法,叶问最开始掌心朝上,叫“阳手”,意思是两人比武点到为止,第二次掌心朝下叫“阴手”,指动手出招就绝不留情。(见徐皓峰访谈,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解释没啥意思)

但是这里徐皓峰处理得比较笨,最后又弄成搭手直接比武了。

叶云表让李存义掰饼,历史上不知是不是确有其事,但叶云表的确是第一任中华武士会会长,名誉会长则是冯国璋(相声演员冯巩的爷爷),中华武士会依附于北洋政府,是用暴力惩治混混的机构(详细情节见徐皓峰小说《武士会》)。



两人摆好架势,叶师傅闭上眼开始用“听桥”,这个高逼格的比武按徐皓峰的话说就是“重力是无形的太阳”。数个回合后叶师傅感知到了饼的位置。但只把住边缘边缘,他还是没法掰开这个饼,另一端在宫羽田手中,他可以随时用“鸟不飞”化去饼上的力。在这里,宫羽田是太极推手,叶问是咏春黐手,不断周旋,直到叶问抓住时间膀了一下,其实是利用两人肩膀接触的一瞬间借力震开了这个饼。这个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震开的缝隙也恰到好处,给宫羽田留了面子。所以这次比武,无论比想法还是比武功,都是叶问赢了。

叶问得胜后一组蒙太奇切换到个人表情,一个比一个嘚瑟,像扬眉吐气,也证明了南方武林和北方武林由来已久的矛盾。以及南方能压过北方的来之不易。功夫,一横一竖,不容易哇!

共和在这里并不是代表革命的共和,而是武林的共和,北方武林和南方武林的共和,外家拳和内家拳的共和。叶问反对这种欺压和统治的霸权态度,而是希望武林各门派平等和谐地相处,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门户之见的人,千拳归一路,共和是其武术大同的理想。

背景音乐出自贝利尼歌剧《诺尔玛》中的咏叹调《圣洁的女神》(《2046》里就用过一次,是很大的声音遮盖王菲父女的吵架)。歌剧说的是女祭司诺玛,违背神伦,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这也是宫二小姐自己的心情。

第一次来金楼的时候,有人唱《四郎探母》,但这里用了歌剧的背景音乐,是要突出一种反差。这种反差即是环境和音乐的反差,也是人物的反差,这个构图大概来自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艺术,学艺术史的同学可以考证一下。问题在于这个画面在营造各种反差,宫二和身后一群妓女相比,她的脸上有局部打光,而且她的视线方向和妓女门也不一样,光线和视线的双重反差在这里凸出了人物,其他的差异还有衣服的色调、长袖与短袖(只有宫二是长袖)。除此之外宫二的皮鞋,写信时的钢笔,也证明她身上有一定的现代性,她在性格上相对中国传统女性是反叛的。

这很明显是拿武戏当床戏来拍的,上一次用是李安的《卧虎藏龙》,李安说这一招叫“意乱情迷”,反正就是调情,就是四目放电,之前的空间翻腾犹似颠鸾倒凤。和安叔那眼部大特写缝合的升格镜头处理相比,老王这次就逊色了。

两个人写信的内容呈现为了字幕卡,这是王家卫的箱底货。叶底藏花是八卦掌的一招,也隐喻二人的关系,叶就是叶问,而花指宫二,宫二叫宫若梅,那么梦里踏雪,就是指踏雪寻梅。叶问书信的意思是两个人一次邂逅,却念念不忘,梦见了无数次到了宫二的家门,甚至梦见两个人很亲密地在一起——镜子里那场戏可以视为潜在的神交。宫二回复“一约既定,万山难阻”,意思也很直白了,就是让叶问找她。下一场戏就切换到宋慧乔给叶问做大衣,证明他这心意早就被看穿了,很明显两个人郎情妾意,时空距离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一个人有家庭,一个订了亲,所以“万山”不是地理上的说法,而是伦理上的说法。虽然两个人最后都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叶问净身出户,宫二退了亲,但是两个人最后还是没能在一起。

在港版里,这个更有趣味,是叶问自己做了大衣要去东北,为了让这衣服做得名正言顺,他还顺便给乔妹做了件豹纹。这一来,叶师傅就有点掉价了,感叹!宗师也摆脱不了男人的劣根性啊!

很明显这就是“梦里踏雪”,叶问和宫二鸿雁传书时的镜头中出现了这一组镜头,一开始我以为这是在叶问对着镜子的想象中产生的(这就是所谓的潜在的神交)。但是现在我放弃这个看法,至于叶问有没有到过宫二家,这个问题已经扑朔迷离。当然,镜头里的两株梅花和石狮子证明这确实是宫二家。但是,这个镜头实际上应该改有两种解读,若这是叶问的想象,那么正好印证了“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暗示两个人之间前世的缘分(这样确实算是“大师影像”);另一种则是确实去过,而且是实实在在有一段缘分。或者是王家卫把这两种可能性的情节都拍了(可参见末尾剧透彩蛋),最后又极度地模糊它,反正是真亦假时假亦真,就是不让你明白。

关于电影里的光线、镜子、影子、虚镜的部分都可以写一篇论文了,但是我已经忙得没有时间了,这个问题留下回分解。

中间的椅子没了,表现和再现有木有?标准的大师影像不解释。



美版之中,丁连山放在了叶问到香港以后出现,原来关于“里子与面子”的讨论就明显削弱了。丁连山在这里也不是宫羽田的师兄,而成了太极门的人,港版里他出现在叶问到了宫二的医馆之后,老姜对叶问说:宫家还有人。指的就是丁连山。

但是吊诡的是,这次虽然是足本的美版放映,“太极”宗师又成了“中华武士会丁连山”,看来字幕的叙事能力还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这一改动直指片尾的彩蛋。

注意本山大叔的兰花指,所有的黑道人物都是兰花指,听说这样显得手大(徐皓峰课堂语录)。嗯嗯,本山大叔就是中国第一号黑道人物,他是中国的华尔街之狼。

一线天出场完全用画外音带过,是剧作上的偷懒,但相比港版有头没头蹦出来,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强调人物的剃刀,也和他随后的职业联系起来。在徐皓峰的《大日坛城》中,日本高手世深顺造也用一把剃刀,这里亮兵器是为了引出咏春的八斩刀。

八斩刀的优势在于短平快,和咏春一样追求频率和速度,靠近刀把的部分的刀萼可以格挡对方的兵器,这也是为何叶问选择一双筷子来替代八斩刀。这一组镜头一闪而过,没让人看到对战的精髓,如筷子的真实用途,只靠销下的碎屑营造画面美感,实际上又是一场调度上的偷懒。这场戏应该算是全片设计得最差的一场戏了。

伟哥的身高问题来了,看图!5英尺6英寸,合计4200px。我一直怀疑网上4350px的数据是假的,墨镜王你太损了,再次感叹电影眼表现真实的力量。

这就是叶底藏花,这一招让马三吃了两次亏。关隘不在挂印,而是回头。用膝盖撞到对手的胸骨这一招,就叫“挂印”,这招是要死人的。马三用的是老猿挂印,但是他不懂得“回头”,露出了破绽,被一招“叶底藏花”推了出去。宫二论武功是打不过他师兄马三的,所以她一直等着用这一招,而叶底藏花就是专门用来破老猿挂印的。

形意门不传八卦,实际上就是留一手。在用这个杀招之前,宫家父女都已经受伤,章子怡的手型更漂亮些,但用得有些不大符合力学原理。

拳谱里说形意进入了高功夫,必定慈眉善目。什么是慈悲?这个人感知到天命,思维和常人拉开了距离。什么是悟性?悟性就是感天感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贯通在自己身上。所以这不是人教的,是天教的。

奉道是指奉“独行道”,一辈子就是一个人了,不留儿女,不留财产,不留绝技。徐皓峰的《武士会》中李尊吾就奉了独行道。奉“独行道”是武林中人特殊的誓约,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人就可以奉道,必须是有一定地位成就的人。至于为什么拜佛,可能是从拜达摩的传统沿袭下来的。

笼统来说,形意八卦是道家拳,咏春是佛家拳,此处的拜佛,也可以理解为宫二对叶问武学大同观念的认同,不知道徐老师是不是这个意思。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三个阶段,这个论述始于道家的“三家相见”学说。《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太极,二为阴阳,三为阴阳与中和之气,指人的身、心、意相互协调。这与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三重境界”异曲同工,在克尔凯郭尔那里,三个阶段分别是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分别对应“审美的人”、“伦理的人”和“宗教的人”,在电影里可以对应“武学的人”、“伦理的人”、“宗教的人”。

无独有偶,宗白华先生也在《美学散步》里提到这个问题,关于艺术意境的三个层次被他概括为“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灵性的启示”(《美学散步》P74)。宗白华先生是从“禅境的表现”来谈这个问题的,看来东西方哲学在最高层次果真是殊途同归。



中国的武者大都文化不高,练功更多靠身体经验,所以天才是可怕的,后天的反而容易对付,一般来说,艺术来自技巧,智慧来自习惯,武功则是和一个人的天性有关。见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回头”,大道至简,最重要的是本心,于是“见自己”成了一个武者存在的基础。

天地就是变化,是社会的规律,是伦理的关系,体验过世界的辽阔,方才知道自己的微渺,有一种对天地万物的体认,这也是成长的过程,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武者必然会面临困境,于是“穷则变,变则通”,“知其白,守其黑”,不再固守一方,不再目空一切,更不再自我迷失,于是见天地,就成了一个武者在社会中的存在。至于谁成了里子,谁成了面子,都是时势使然。一个武者能把比武功当做比想法,能从一张饼中看到一个武林、一个世界,才算是见过了天地。

徐皓峰的《大日坛城》以佛陀转世的写法来写吴清源的前半生,他在棋中见自己、见天地,最后就是印证“见众生”的过程,但最后有没有悟我们也不知道。《道士下山》中的小道士何安下是个道家的“存在”,最大的特点就是“无为”,作为一个目击者,他见证着天道中偶然是必然的一环,但他也没有“见众生。《一代宗师》之叶问,同样有佛陀转世的影子(它看上去像是本尊和吴清源的合体),但见众生是一种人生极致的装填,一种至高的境界,想来只有仙佛和圣人可以达到,于是叶问的“见众生”终归是狭隘的,只能说从众生中来,到众生中去,充当了一个传灯者而已。

以下部分是彩蛋,超级剧透,慎入

1、补了赵本山大爷和叶问酒馆里的一场戏(被火柴照亮的照片里出现了中华武士会的合影),本山大爷侃侃而谈“人生最看不透的四件事,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实说到底只是一件事,就是我。”里子与面子的问题伴着《美国往事》的配乐又重复了一遍,看来徐老师对这个话题还是念念不忘啊。

2、一扇门的六十四手出现了。这场戏我曾在港版里仔细拉过,人物的面部轮廓依稀可以辨认出是张震(微博)(包括从身高上也一目了然不是伟哥啦)。但此次的彩蛋赫然是梁-朝-伟,一扇门的六十四手,还真见了一手,或者说有了一腿。所以真相就是这场戏的神秘人,梁朝伟和张震都演了一遍,至于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幻想的各位可以自行琢磨,反正是有点意思。

http://ent.qq.com/a/20150106/017027.htm

一代宗师3D——不谈武林,只谈情
Eric 03月06日


情重于形,抛开深邃富有哲理的武学,《一代宗师》里面讲诉的还是感情,叶问、宫二、张永、一线、宫宝森、马三、丁连山,每个人都有着值得去回味的“情”。

《一代宗师3D》距离2D版本只相差了两年(实际上片方将3D版的公映日期还推迟了三个月),不长的时间间隔加上伪3D横行的风气让不少人质疑王家卫此举是为了“圈钱”,当然,公道自在人心,看过本片的人心中自有评判。其实在我看来,3D只是面子,而里子却是通过剪辑重新解构了一个故事,让这个故事脉络更加清晰,轻重更加分明。3D的面子够漂亮,而里子也同样值得玩味。大家提的最多的一点就是,3D版将故事主人公的身份还给了叶问,而不再是宫二。在我看来,无论是宫二传也好,叶问传也罢,《一代宗师》 始终还是王家卫的电影,情重于形,抛开深邃富有哲理的武学,里面讲诉的还是感情,叶问、宫二、张永成、一线天、宫宝森、马三、丁连山,每个人都有着值得去回味的“情”,这里就浅谈一下我所理解的“情”。

“爱恨无悔”的情——【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叶问与宫二的情,是“爱恨无悔”的情。“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叶问是叶,宫二是花,踏雪寻梅,梦里寻的也正是宫若梅(宫二)。王家卫曾说,叶问只是喜欢六十四手,没对宫二产生情感,在2D版还能如此理解,但是3D版,分明是让观众以为叶问与宫二,郎情妾意,有缘无分。相比2D版有点天马行空的剪辑,3D版更像是王家卫想要诉说的爱情故事,遗憾而动人,当叶问穿上西装,烟雾缭绕中周慕云的即视感呼之欲出。难怪王家卫曾经幻想过让叶问与周慕云在片中相遇,也正是因为王家卫深深的“周慕云情节”,让《一代宗师》中的叶问多了一份深情与忧郁,因而很难去说叶问对宫二的感情仅限于想看六十四手,而宫二对叶问的感情不言自明。宫二曾说:“想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宫二注定有悔,她只看到“身后事”,当初为了替父报仇赌气奉道,而放弃了爱情,也悔因为奉道,而无法将宫家的武学传承下去,大彻大悟后的宫二最终郁郁而终。而叶问虽说“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但我相信,对于妻子,他何尝没有一份悔呢?只是大彻大悟的叶师傅终究是一代宗师,说悔不易 ,而儿女情长也自然不会成为宗师之路上的羁绊。(其实非要说叶问的悔,自然包括没能见识六十四手,还好,在3D版的末尾彩蛋中,叶问终于得见,至此叶问真正算是做到了人生无悔。)

“润物无声”的情——【夫妻之道,在于无声胜有声】

叶问与张永成的情是“润物无声”的情,也是那个年代很多夫妻关系的真实写照。夫妻间言语不多,却已然可以感受到两人相濡以沫的情谊。张永成对叶问的关心无微不至,擦身洗脚,养儿育女,尽到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每当丈夫晚归,总会留灯;知丈夫要去东北而专门为他订做了大衣。有朋友说,看完3D版,她哭了,不是因为叶问与宫二的一段情,而是在她看来,叶问太过寡情,特别是3D版中为强化了叶问与宫二的感情戏,而将张永成的戏份或删除或篡改,让人叹息(据说,在王家卫专访时,问类似“为何删了那么多张永成的戏”是大忌)。宋慧乔饰演的张永成在《一代宗师》里有着一种大家闺秀的美,识大体、知分寸,能娶得这样的贤妻,应该是每个男人的梦想,而遗憾的是,为了见高山,叶问离开佛山,从此天各一方,直到张永成病逝,两人都未再见面,而叶问也从再无身后事,只能专心走眼前路了。

“英雄相惜”之情——【天下之大,何止南北】

叶问与宫宝森的情是“英雄相惜”之情。“天下之大,何止南北”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叶问的大智,也顺应了那句习武之人的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正因为叶问是可以“见众生”之人,所以自然高瞻远瞩。对于即将归隐退位的宫宝森而言,他理想中的继承者,必然是武艺高强,以德服人,最关键是有博大的胸襟,能继续统一中华武术。在彼时,这一人选非叶问莫属,所谓对叶问的“考量”不过是一种仪式而已,叶问赢他自然在意料之中,而令宫宝森意外的是,叶问的想法远远超越了自己所考虑的“南北”的范畴,而是想着将中华的武术记忆发扬广大,实属不易。宫宝森也许永远不会想到,对于想“见众生”的叶问来说,虚名无用,叶问哪怕一生未挂过牌,宗师之门也注定是为叶问而开。

“棋逢对手”之情——【知己难求,对手也一样】

叶问与一线天的情是“棋逢对手”之情,虽然无论2D还是3D,一线天的戏份都少的可怜,但是他的价值必不可少。武林也是人生,人有百态,武林同理,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正是有了一线天这样里子的存在,方体现出叶问宗师之路的不易。“有对手,知高低”,一线天是叶问的对手,也是叶问的标尺,时势造英雄。一线天虽同是习武之人,但因为涉及军政,比起那些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武林人士,一线天自然“见不得人”,一线天是那个更加不为人知的武林中的一员,论功夫,一线天与叶问伯仲之间,而论想法,叶问自然无出其右,叶问的想法让他成为了宗师,一线天虽没成宗师成了理发师,回过头想来也正是应了那句话“时事使然”,想想人生到头来也就如斯,让人唏嘘。(题外话,我不禁联想《功夫》中的那些民间高手,都应该是如一线天这样隐秘的武林人士的后代吧。)

“怒其不争”之情——【你的刀太锐,得在鞘里好好藏藏】

宫宝森与马三的情是“怒其不争”之情,正如叶问对一线天所说“有师父,知分寸”,师父之于徒弟就好比鞘与刀的关系,鞘藏刀,是为了防止刀伤人。自古皆如此,无论是宫宝森和马三,还是唐僧和孙悟空,师父总是用心良苦,而徒弟却锋芒毕露。对于将武术作为武器的人而言,仁义道德、是非荣辱自然没有荣华富贵分量重,所以马三卖国求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膝下无子,马三这个从小被收养的男孩自然被宫宝森寄予厚望,要不然也不会将宫家的形意拳传给马三,更不会在北方的退隐仪式上和马三搭手,所以当马三投敌,宫宝森唯有劝诫他“回头”,无奈马三无心听劝(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他没听懂师父的暗示)但是对于徒弟的大逆不道,宫宝森却并未下狠手,一方面他希望马三能回心转意将形意拳能传下去,另一方面他对马三还是有情在,毕竟朝夕相处几十年,只是马三这把刀不仅伤人,连鞘也一并剔除,意气用事争强好胜的他哪能明白师父的苦心,自然自作孽不可活。

“生死之交”之情——【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

宫宝森和师兄丁连生的情是“生死之交”之情,“面子里子”一说,可谓片中众多经典台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句了,宫宝森是面子,丁连山是里子,为了面子能光鲜,里子只有忍辱负重,“面子请人吃一支烟。可能里子就得除掉一个人。”丁连山深谙此理,辛酸道尽,大彻大悟。在思想境界上,也许只有丁连山可以达到了和叶问一样的境界,甚至某种程度上他也是叶问的启蒙者,因为他,让叶问更加坚定了自己“走下去,见众生”的道路,“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实就一个字,我。只有我这里装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丁连山用一生的漂泊隐忍成就了宫宝森的面子,而叶问则从丁连山和宫宝森身上获得了宝贵的启发,由内到外,真正成为了一代宗师。
“心照不宣”之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王家卫与影迷之间的是“心照不宣”之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是《一代宗师》的内核所在,也是一种信念,更是王家卫送给影迷的箴言,也可以理解为王家卫对自己电影的注解,每一个艺术家都必然经历执念于自己,然后被大家认可回应的阶段,只是有些人得到了,功成名就,有些人还未得到,仍在路上,无论怎么样,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足够了,知己总会有,爱又何必喧哗,心照不宣就够了。

总的说来,《一代宗师3D》与其说是圆了王家卫的3D梦,不如说是因为王家卫想通过3D版的重新剪辑想将他所要表达的情更直观的表达出来,对于普通观众,3D版既有王家卫的风格又能看懂,对于王家卫的粉丝,3D与2D都是心头好,看不懂武林,至少能懂情。

http://yanzhongzheng.baijia.baidu.com/article/48352

王家卫办电影回顾展 现场阐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肖扬 2014年12月09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王家卫电影回顾展昨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影院启动,张震前来为导演王家卫捧场,王家卫与《一代宗师》出品人于冬、张震共同揭幕了《一代宗师3D》手绘油画版海报,并将原件赠予中国电影资料馆永久馆藏。

  12月4日傍晚,中国电影资料馆门外排起长龙,“王家卫电影回顾展”开幕入场券在两小时内被一抢而空。据悉,此次主题影展自12月中旬开始,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影展期间,王家卫执导的《重庆森林》(1994)、《堕落天使》(1995)、《东邪西毒》(1994)、《春光乍泄》(1997)、《花样年华》(2000)、《2046》(2004)、《东邪西毒:终极版》(2009)将展映,还将特别放映由王家卫导演监制的《东成西就》(1993)及纪录片《摄氏零度·春光再现》。2015年1月8日,代表王家卫3D武侠新门类开山之作的《一代宗师3D》将压轴影展,并在全国公映。这些影片由王家卫亲自挑选,一直戴着墨镜的王家卫如今也亲和了不少,昨日面对热情的粉丝,虽然墨镜依旧未摘,但心扉却敞开了不少。

  《阿飞正传》对我来说像一场病

  《阿飞正传》是王家卫的代表作之一,也因为这部电影,让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有了自己的标签,昨日说起这部电影,王家卫说影片里四个年轻人是绵长的一段感情,自己更好像是生了一场病,“ 《阿飞正传》讲的是五六十年代,那个年代对爱情的观念不像今天,今天的爱情可能是打了一个喷嚏,但是在那个年代,爱情是绵绵长长的一个病。所以,《阿飞正传》里我们的野心非常大,那一段感情,对我来说好像是一场病。《阿飞正传》和《旺角卡门》是我的第一代作品,而我拍《旺角卡门》时香港非常流行英雄片,这在吴宇森导演《英雄本色》之后变成非常流行的一个类型。《旺角卡门》台湾公映的时候叫《热血男儿》,他们要强调英雄,但我希望呈现的不过是一股热血。”

  说起另一部电影《东邪西毒》,王家卫透露,自己那时突然有机会去拍一部金庸的武侠小说,刚好徐克的《东方不败》大火,林青霞的反串造型更是红遍整个亚洲,“《射雕》里我最有兴趣的是东邪跟西毒,《射雕》已经拍过很多次,对他们的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但我一直在想的是,这些人年轻的时候怎么样?我想我可以用另外一个方法来拍摄,而且武侠小说是天马行空的,我不用去做考证,我是用一个非常现代的处理方法去拍这个电影。”

  时间是非常大的成本

  王家卫的“慢”人所共知,《一代宗师》是王家卫用胶片拍摄的电影,拍摄中柯达胶卷破产了,又拍了一段时间富士公司也打电话,说公司快要破产了,让王家卫早点结束电影,对此,王家卫也很无奈,“对我来说时间是非常大的成本,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用金钱去换,但时间换不来。”

  王家卫以《一代宗师》举例说,首先是磨剧本,“因为我从编剧开始入行,所以我很清楚,编剧从打仗上来说他是参谋部,导演和编剧是得上前线的,我为什么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做访问,看这么多的书、看这么多的资料,找最好的编剧,因为一切都需要消化,很多人说剪接是1+1累积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去污存清的过程,只有最好的才可以留下来。”

  王家卫希望自己讲故事的方法会特别,可是在做完《重庆森林》后,他发现自己讲故

  事的方法很多人都会去借用,“每次看到跟我类似的电影,我就希望再找另外一个方向。”

  不迷恋胶片 不迷恋3D

  问及是否迷恋胶片,王家卫说自己喜欢底片技术以及那种氛围,“在拍电影的时候,可以听到摄影机马达的声音一直在滚动,对我来说很漂亮,但我们都很清楚,这个时代在进步。”

  王家卫说自己不认为胶片技术不见了,只不过不再是主流罢了,“最近在台北看了《星际穿越》,看到诺兰70厘米的IMAX版本,数码、数字的技术,这一类型的电影,数码技术可能比底片更好,尤其是一个反差很大的画面,你要做科幻片的时候,数码技术有优势在里边,但是你要是一个很细致的层次,胶片的效果更好,比如《一代宗师》35厘米的拷贝,那个画面就是一幅幅油画,而数字版就是油画的高仿。”

  对于《一代宗师》重新制作3D版本,王家卫解释说,自己在做资料搜集的时候,有一个老师跟他说:“打人如亲嘴”,“意思就是说你要有胆量贴得非常近。可是,‘打人如亲嘴’要怎么在电影里表达?3D就是能够表达这种境界的手段。”王家卫透露,《一代宗师3D》动用了好莱坞200人的后期团队,制作了一年的时间。除了3D视觉效果、故事重新调整,这个版本亦加入了之前版本中没有的“珍藏内容”,“我们在拍这个电影的过程里面,很多时候会有一些片段、一些人物、一些最关键的东西会走出来,不断提醒你不要忘记它们,我希望把它们放到3D版里面。”

  王家卫认为,所谓的3D技术或者说数码技术,对电影人来说都只是一个手段,也是一个工具,“3D应该是帮助你更好地表达故事,但不是每一部电影都需要3D,主要是看内容。”

  不喜欢的词是“固守”

  王家卫出生在上海,长在香港,但作品却拍得能让全世界感受到他的“味道”,对此,王家卫说没什么奥秘,“一个成熟的电影,是很多人都可以理解的,你是可以走很远的,其实我们今天看上海跟纽约、巴黎等很多地方都很一样,你去一个地方,遭遇的问题其实有很多都是共通的。”

  问及王家卫接下来想拍什么,他说其实要尝试的东西很多,“虽然说我已经拍了有一段日子的电影,但其实很多东西还是没试过,上星期我去了印度,看到印度的电影,我认为他们的歌舞非常有趣,这种类型我相信都是我们中国电影里边非常欠缺的,希望将来有机会去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王家卫表示,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一个词就是固守,“固守是代表非常保守的,因为这个时代、观念,每天都在变,我1992年回到中国内地拍电影,第一部合拍片就是《东邪西毒》,这么多年,内地的同行在观念、技术、对电影的处理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他们没有故步自封,而是越来越靠近观众。我记得李可染先生讲过一句话:‘山水画最可贵的是胆,最重要的是魂,我相信对我们来说,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你必须要有一个胆量去面对新的环境,但是你要保持你的灵魂。”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209/c40606-26172462.html

《一代宗师3D》百炼成金
王家卫:绝非简单转制


来源:凤凰网 发表时间:2015-02-13

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梁朝伟、章子怡、张震等主演的3D动作巨制《一代宗师3D》,即将于2015年1月8日以极致呈现的3D版本登上大银幕。该片是王家卫首部3D电影作品,为令影片视效尽善尽美,导演寻得好莱坞顶尖3D团队合作,并规划长达一年的制作期,多次飞赴美国,全程参与制作。“我希望《一代宗师3D》可以让观众有‘走’进画面里的感觉。”王家卫表示,自己对《一代宗师3D》的视觉体验体验很有信心。而影片如何让观众“走”进画面,则将很快揭开面纱。

千挑万选王家卫 《一代宗师3D》绝非简单转制

把电影制成3D版本,是导演王家卫在拍摄《一代宗师》伊始的夙愿。虽是第一次制作3D电影,王家卫依然坚持追求完美。“3D对于我来说一个完全陌生的经验,所以我一定要找现在世界上最优秀的团队来帮我完成这个电影。” 抱着“见天地”的心态,王家卫亲自远赴美国,最终选定与好莱坞顶尖3D团队Gener8合作,共同完成《一代宗师3D》的制作。

Gener8是曾经一手打造出《哥斯拉》《超凡蜘蛛侠》和《沉睡魔咒》等优质3D影片的团队。之所以选中这支队伍,是由于王家卫认可他们的作品及这个团队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Gener8也表示希望他们能参与这个创作过程,因为《一代宗师》代表东方的美学,对技术来说会是巨大的考验,成功的话将会是3D电影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一代宗师3D》的整个制作过程中,王家卫每月定期往返洛杉矶,全程参与3D制作,并把控内容调整。令王家卫十分感动的是,Gener8特别为参与项目的每个成员定制了一枚写有《一代宗师3D》片名的手环,以示对影片的钟爱和做好该项目的决心。《一代宗师3D》不是一项简单转制3D的工作,通过戏中雨、雪、镜、影的四大元素,将中国电影的3D美学提升到崭新的台阶。

百炼成金3D制作总监 雨中打戏历时三月

作为电影爱好者,Gener8团队一直着迷于对于与王家卫独具魅力的影像风格。对于与之合作,整个团队也格外重视。他们利用王家卫电影画面构图极佳、长焦镜头景深层次丰富的特点,创制出了极具3D纵深感的视觉效果。在细节的雕琢上,也是精益求精、极尽华丽。仅叶问与众人在雨中比武的一场戏,Gener8就出动两百多位3D制作师,完全依靠人工手绘的方式,一帧一帧地描摹雨滴下落时的形状和溅起水花的轨迹,又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合成。仅开场部分雨滴的制作工作就历时近3个月,使雨滴更加立体有层次,让观众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在雨中打斗的氛围。“我们在制作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Gener8负责人Paul Becker表示,“《一代宗师3D》的技术和剧情一样出众。”

在3D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一代宗师3D》的最终面貌更胜于导演王家卫的预期。“整部电影自身拥有很完整的‘气场’,” 王家卫认为,“3D在西方本来是一种表现‘实在’的技术,但我们却用它来展示东方美学讲求的‘空灵’。”而这两者,将在《一代宗师3D》中完美融合,给所有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http://ent.ycwb.com/2015-02/13/content_8896466.htm

Free Web Hosting